正在加载数据...

由“校园欺凌”引起的思考——摘自网络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0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校园欺凌”引起的思考——摘自网络

这几天一篇写关于中关村二小的校园欺凌刷爆朋友圈,最初是在孩子幼儿园家长群里看到的起始文章,身为孩子家长,对于这个话题异常敏感,于是第一时间打开认真阅读了。文风犀利,画面感十足,尤其是写家长在办公室被校领导和老师严肃教育那一段,犹如身处其境一般。弱者总是被关注和声援的,没有多久,这篇文章就在朋友圈刷爆了。当时在看文章的时候,有两个疑点:

文中说受欺凌孩子的父亲直接找到市教委,而且市教委还给二小去了电话,施加压力。这事,就让我颇感疑惑:能直接联系到市教委,而且教委还插手了,这真心不是一般家长能有的能力啊。这样的背景,在哪个学校都不可能成为受欺凌方啊?

在孩子受到这么大的刺激之后,家长竟然还让孩子继续上学,难道不是应该先安抚孩子心理情绪,家长单向跟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在事情解决之前,保证孩子不成为二次受害者吗?

鉴于以上两个明显从逻辑不符的疑点,以及网络很容次成为操纵舆论的工具的历史经验,对于作者的阐述,持保留态度。

没过多久,果然成为一部电视剧了,又有爆料说到受欺凌的孩子背景强大,是因为特殊惯了,遇到对别人公平的班主任而心理有落差,而作者也有夸大事件当时对受害者的施受行为,另外演变成心理疾病的原因也远非这一次特殊事件,而是跟家庭有很大的原因。

已经习惯了剧情总是这么跌宕起伏,就事件孰对孰错,不予评价,仅就此事件带给自己的思考来梳理一下思路。

校园欺凌从时间上来说,从我们小时候上学就有,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有过被欺凌的经历,也有过当旁观者的经历,那时候不懂,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都慢慢淡了,也不记得了。但现在非常清楚这样的经历会给一颗幼小的心灵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而有些影响实际上在事件发生的短时间内如果能够及时干预和正确引导的话,是能够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的。从空间上上来讲,不光国内,国外校园欺凌更甚,尤其是多族裔国家,更是盛行。所以说,不管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校园欺凌都将有可能是会是每个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的问题。我一直笃定相信一件事,上医治未病远比病急乱投医会在成本及效果上起到更好的作用。

首先,我们一定要和孩子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不管孩子遇到开心的,不开心的事都愿意跟我们分享。在孩子心里,我们永远是他遇到问题愿意倾吐的那个听众,而不是遇到问题,再想到我们时会更痛苦的那个角色。而做到这点,基于平时的沟通,在孩子愿意说的时候,保持听的习惯,做一个孩子喜欢交流和沟通的好伙伴,而不是时刻都希望他出色的家长。信任是时间和相处的态度建立起来的,我觉得任何时候,除了安全,没有什么比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更重要的,这是我们将来解决大部分问题时的最重要的基础。

其次, 当了解到实际情况时,要问孩子对这件事如何处理的想法,有时候,我们觉得很大的事情,在孩子那里未必会和我们想的那样大,但是如果我们反应过激的话,孩子会以我们的反应为标准来理解这个事情;同理,有时我们以为很小的事情,但在孩子那里也许是天大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不尊重他的感受,理解并引导的话,孩子会对我们的态度很失望。所以,很多时候,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理解他想什么,再根据当时的情况给予引导,有很多事情也许不用发展到那么偏激而不可解决。

再次,有些事情(欺凌)的解决过程,不需要孩子出面,尤其是在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不要再把孩子暴露在可能会受到二次伤害的环境下。真心觉得,跟几节文化课比起来,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要的多。这期间,可以带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同时告诉他爸爸妈妈正在积极解决这件事以及目前的进展。要是孩子想要去学校,也要提前和学校老师沟通好,不要表现出特别的关注。

最终,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要经历的种种,都是我们代替不了的,所有的保护都不如孩子自己的强大,从身体体质上的,到精神世界的。而这种强大是跟家庭持续不断的对孩子学校生活和成长的关注,很多突发事件,其实往前看都是会找出苗头的,只要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是顺畅的,可以经常对学校发生的一些小事观察,和讨论,会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我们不能陪伴他们一生一世,不能保证他们不受到一丁点的伤害,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从身体里长出面对伤害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必须跌到,那就在跌到的地方爬起来。

分享到:
[打印文章]
总访问量:104843  次 总浏览量:516332  人次 月访问量:22  人次 今日访问量:1  人次 最高访问量:1038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