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小海小学> 校园动态> 新闻速递 > 内容

博物苑里思政课,博“古”AI通今展未来——南通市小海小学海娃中队红领巾寻访活动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4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青砖黛瓦锁春秋,石径幽深草木稠。百载沧桑凝墨韵,书声犹绕状元楼。”

4 月 16 日,南通市小海小学海娃中队的队员们走进南通博物苑,开启了一场以 “博物苑里思政课,博‘古’通今展未来” 为主题的红领巾寻访活动,在历史与自然的交织中感受通城文化的脉搏,汲取奋进的力量。

寻访前:埋下探索的种子

活动伊始,辅导员陆老师借助 “豆包” 高效生成红领巾寻访活动方案,并逐字逐句细致打磨。随后,陆老师化身 “历史引路人”,以生动的语言为队员们讲述南通博物苑的深厚渊源,以及张謇先生实业救国、兴学育人的传奇故事。孩子们个个屏息凝神,专注聆听,眼中满是对博物苑探秘之旅的憧憬,探寻家乡历史文化的好奇心,也在心底悄然生根发芽。

接着,为了让更多队员参与到这场意义非凡的活动中来,队员们依据完善后的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创意,运用 AI 设计工具,精心构思、巧妙布局,制作出一份精美吸睛的宣传海报,并分享至中队群,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伙伴们发出诚挚的邀请。

                第一展厅“江海古韵”——触摸城市的年轮

在辅导员老师们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南通博物苑,这里展品琳琅满目,让海娃中队的队员大开眼界。在讲解员与辅导员的带领下,孩子有序地参观,并主动运用智能AI实时了解展品相关知识,对参观活动作了有效的补充。

讲解员阿姨从巨幅动态投影《江海变迁图》讲起,再现了南通成陆过程。还从鹿角刻纹陶器、碳化稻粒,向队员们讲述五千年前的先民在江海湿地间农耕渔猎的智慧。队员们在参观中了解到南通城“海退沙涨”的地理奇观,以及“煮海为盐”“盐棉兴邑”的发展历史,并通过亲手绘制南通城的版图变化来沉浸式地感受南通城的发展文明,从而也引发了队员们作为通城学子的深深自豪之情。

                第二展厅“馆珍遗韵”——对话先民的匠心

在第二展厅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欣赏到了陶器、玉器、金器、金属珐琅等精品文物,队员们徜徉在玉器、陶器、古代书画、丝绸服饰等文物的艺术长廊,惊叹这些器物的精妙绝伦,并运用互动体验感受精美器物的神奇制作工艺,感慨南通先民的勤劳与智慧。

               第三展厅“巨鲸天韵”——聆听自然的回响

长约 20 米的巨型鲸鱼骨骼标本矗立展厅中央,瞬间抓住队员们的目光。“巨鲸天韵” 展厅以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方式,展现江海生态的变迁。队员们记录生物名称、研读科普文字,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思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永恒课题,种下生态保护的绿色种子。

第四展厅“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追寻先驱的足迹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 张謇” 展厅成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场。讲解员阿姨生动讲述张謇创办实业、兴学育才、投身公益的壮举,海娃中队的小小讲解员姜博涵也化身 “历史传声筒”,分享张謇的家书与捐赠故事。队员们凝视展板上的手稿,在 “实业救国” 的担当里、在 “教育兴邦” 的执着中,读懂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文化使命。

                        行走的思政课,成长的新起点

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从先民智慧到张謇精神,此次寻访活动是一堂立体的思政课。队员们在博物苑中 “读” 懂一座城的前世今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接受精神洗礼。张謇先生 “敢为天下先” 的奋斗精神、“以利天下” 的家国情怀,如同火炬照亮了少先队员的成长之路。

正如活动中队员们所感悟:“读书是思想的奔跑,寻访是思想的旅行。” 海娃中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怀揣对家乡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脚踏实地、勇往直前,让张謇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活动尾声,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令人心潮澎湃。队员们运用 AI 数字复原技术,让张謇先生的形象 “重现” 眼前。透过屏幕,张謇先生目光坚毅、语重心长,以 “智能语音” 寄语新时代少先队员:“愿尔等志存高远,勤学不辍,承先辈之志,兴家国之业!” 这声穿越百年的嘱托,既是对张謇精神的创新传承,更点燃了队员们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

分享到:
[打印文章]
总访问量:105152  次 总浏览量:537442  人次 月访问量:2  人次 今日访问量:1  人次 最高访问量:1038   人次